首页» 专题» 产业专家团» 产业专家团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产业专家团组建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0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农业农村部全力抓好畜牧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工作部署,满足人民对多元化肉类的消费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全院科技力量组建家禽产业专家团,在全国家禽主产区建立专家工作站,并通过协同院内外相关科研和推广力量,强化“科研命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的工作原则和重要任务,打通科技成果应用和服务产业一线“最后一公里”,为我国禽肉稳产保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背景意义

(一)禽肉是我国居民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我国是世界家禽产业大国,2022年,家禽出栏161.4亿只,禽肉产量2443万吨,禽肉产量居世界第二,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家禽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中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产业之一,具有生产周期短、产能调整快、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特点,耗料少、碳排放量低、易管理的品种性能,以及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和低胆固醇的营养优势,在肉类消费占比中持续提高。家禽产业提供了大量的肉、蛋、羽绒产品和种类丰富的休闲食品,保障了居民动物蛋白供给,丰富人民群众饮食文化,在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科技支撑是实现禽肉稳定高效生产的根本保障

种源是畜牧业价值链的高端,种源依靠进口易加剧商品代的价格波动。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以白羽肉鸡、肉鸭市场需求和产业问题为导向,围绕重要性状选育、水禽主要流行病防控、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肉产品加工,先后培育出了广明2号白羽肉鸡、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中新白羽肉鸭、Z型北京鸭、中畜长白半番鸭等国审配套系,实现了我国家禽种源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家禽养殖是当代畜牧业高效节约化生产的典范,集成种源繁育、饲粮配制、养殖环境控制、疫病防控、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为我国家禽产能提升提供了示范带头作用和技术支撑,并使家禽产业成为当代畜牧业中集约化程度最高、饲料消耗最少、环境负担低的高效生产的典范。因此,无论是从产业稳定发展还是从国家长远战略考量,都需要大力提升家禽育种、生产技术水平,为我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三)组建产业专家团体现了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牧医所为主的8个研究所、13个研究团队协同开展家禽品种培育和生产技术相关工作,与我国家禽产业主要的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在家禽养殖优势区、养殖潜力区及特色养殖区建立家禽产业专家工作站,布局试验基地,通过服务家禽产业发展和畜牧业结构调整,扛好畜牧科研国家队在家禽行业中科技支撑稳产保供的政治责任。通过构建院所“集团军式”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扎根主战场、奉献主战场、服务主战场、建功主战场,为禽肉产能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重要指示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肉类供给安全。围绕部、院党组战略部署,按照“专业到边、服务到底、全院一盘棋”的总体要求,整合全院遗传育种、营养调控、免疫抑制、生物安全、污染防治、食品加工等方面科技力量,面向全国养殖优势区、养殖潜力区及特色养殖区,组建家禽产业专家工作站。结合“专家团-专家站-牧场课堂”的服务格局,开展各主产区重点推广家禽品种鉴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模式优化集成等家禽产业科技支撑工作,全方位、成建制、常态化全力支撑产业产能提升和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关键时刻服务生产需求,科研创新覆盖全产业链,国家院所直通笼栏圈舍,科研选题来源基层一线,培育‘一懂两爱’科学人才”的任务要求,依托全院科技服务力量,组建一支50人左右固定人员与50人左右长期合作人员相结合的稳定的家禽产业科技支撑队伍,与地方政府、生产企业、养殖大户合作,在全国家禽养殖优势区、养殖潜力区建立8个家禽产业专家工作站,作为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抓手和前沿阵地。到2025年,培训带动300名左右新农人,核心服务区肉鸡生产效率提升5%,推进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提升20%以上,肉鸡养殖效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水禽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效率提高5%,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鸭品种占比达到50%,肉鹅达到80%。到2035年,健全专家工作站,推进我国白羽肉鸡自主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水禽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效率提高8%,核心产区家禽养殖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牧场课堂”培训新农人1200名左右,辐射带动白羽肉鸡100亿只、肉鸭生产超10亿只、蛋鸭生产超3000万只、肉鹅生产超1亿只,新增效益100亿元。

四、组织架构

家禽产业专家团是一个整合全院不同研究所家禽相关专业科技力量形成的服务型组织(图1),是履行服务家禽产业稳产保供职能使命的产业技术联合协作机构。设团长1名、副团长4名,分设8个专家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由育种、营养饲料、养殖技术、疫情防控、粪污利用、加工等方面专家组成。各站任务由牧医所、饲料所、环发所、加工所、上兽研、哈兽研、信息所的责任创新团队牵头,并联合院外相关科教推广单位及生产一线专家共同组织实施,以我国家禽产业龙头企业山东益生、江苏立华、新希望六和集团、内蒙古塞飞亚集团等为服务对象,结合家禽全产业链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良种推广、精准营养、高效养殖、疫病防控、粪污利用、加工增值、产业经济等重点任务分工与协作。

5.png

图1 家禽产业专家团架构

五、重点任务

家禽产业专家团扎根产业一线,服务于产业发展,服务于政府部门,服务于相关企业,服务于科技创新。

(一)开展产业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研判国内外家禽产业发展趋势,开展阶段性、区域性、长期性战略与政策研究,向农业农村部等上级管理部门递交咨询报告,为国家制定禽肉安全保障政策、科技政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凝练重大攻关目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根据产业技术瓶颈凝练重大科技研发任务,鉴选示范优良品种,突破饲料报酬测定等精准表型测定方面的瓶颈,建立料重比等指标的测定技术规程和评价标准体系;对标国际育种技术前沿,突破遗传评估准确性低、遗传进展慢的瓶颈,建立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高效和抗性平衡的基因组育种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外种源性疾病净化技术,高强度实施禽病净化措施,保证种源健康,保证遗传性能发挥;集成示范禽肉产能提升技术,推进精准营养、绿色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通过专家工作站的工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加大科技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主产区家禽产业的快速提升。

(三)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升家禽科技贡献率。依托各类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项目,协同地方农技部门、家禽龙头企业、区域科研院校,组织各种形式的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综合集成与试验示范,结合“牧场课堂”,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养殖户、龙头企业等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新品种普及率、新技术到位率。构建由“专家团+专家站+带头人”组成的服务体系,在家禽生产关键时期下沉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四)构建高效协同运行机制,健全服务平台。调查、收集并及时提交家禽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报告。协调各运行单元开展调研,组织产业发展年会;建立家禽育繁推一体化体系,联合大型养殖企业,建立中试推广基地4~5个,制定品种标准和饲养管理规程,加大品种宣传,联合连理中试推广体系,提高良种覆盖度和市场影响力,创建国产品种优秀品牌;建立家禽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支撑。构建适合家禽产业特点的供给均衡和价格预测分析模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一名副院长担任组长,成果转化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院机关相关部门和院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成果转化局科技推广处,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专家团的具体工作由牧医所牵头负责,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产业政策研究、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

(二)强化协同创新。与国家任务协同,履行产业服务使命;区域内力量协同,与地方科研、推广力量联合开展工作;与国家体系、农技推广部门、联盟协同,建立协同产业技术网络,构建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家禽专家团工作成效。

(三)加强资金保障。充分利用院创新工程、院地合作、科企合作等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项目,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产业技术和金融结合,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

(四)完善评价机制。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考核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把各团队发挥的作用作为对家禽产业专家团评价的重要导向,作为职称评定和人才选拔的硬标准。建成有标准、有监督的评价体系,助力常态化全天候服务目标实现。

(五)做好宣传表彰。及时总结专家团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成效,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服务“三农”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专家团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