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人才队伍概况
  • 人才工作概述
  • 专家学者
  • 人才动态
  • 研究生教育
  •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人才教育 -  人才动态
分享到

党的群众路线先进人物系列报道之一:心系农业 情洒非洲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研究员 蒋和平
发布时间:2013-09-16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字体 小 中 大

蒋和平,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农业学科首席科学家。作为一位知名的农业经济研究人员,他热爱农业、农村和农民。自2006年以来,受商务部和农业部的委托,曾15次远赴非洲执行农业援外考察。他不畏艰苦,克服困难,带着祖国赋予的神圣责任和对非洲人民沉甸甸的感情,足迹遍布安哥拉、刚果(布)、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肯尼亚、苏丹、毛里塔尼亚、马里、科特迪瓦等国,与考察组专家团结合作,圆满完成每次考察任务。

战胜恶劣环境条件,一次次踏上援非旅程

在非洲考察的过程中,大部分国家天气炎热,道路崎岖不平,考察工作每天都异常艰难,早晨出发,有时半夜两点才能回到休息地。有些地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旅馆,要带上中午的干粮;有的地区由于贫穷落后,交通、住宿、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经常停电,还容易患传染病。除了克服外部不利因素外,蒋和平研究员还要克服自身的困难,他身患糖尿病,每天必须打胰岛素,有一次由于没有找到可以吃饭的餐馆,造成血糖过低而昏倒在地;由于工作需要,蒋和平几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加点工作,有时工作到凌晨1点。饿了,泡一包方便面充饥;困了,趴在桌子上睡一会。面对艰苦的环境和自身困难,他毫无怨言,认真收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顺利地完成每次农业实地考察工作。
安哥拉由于27年内战的破坏,道路坎坷,地雷密布,缺乏基础设施,卫生医疗条件差。蒋和平与考察组农业专家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踏雷前行,白天在田间地头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继续整理资料。
苏丹是一个炎热的国家,号称是非洲的“火炉”,每年6月上旬,室外温度就高达45ºC。2007年6月考察中,考察团经常冒着室外高温,颠簸几百公里去察看项目建设场址,旅途中还经常没有条件吃饭。

深入非洲最前线,做出可行有效的援非方案

在赴非进行农业考察中,蒋和平主要承担项目的调研、农业示范中心建设选址、建设思路及效益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在每一次的考察中,他都要与被考察国农业部各司局的官员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包括农业司、畜牧司、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在这些部门的协助下,考察团去实地进行调研,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沟通和交流,逐步确定了示范中心的地址选择、产业选择以及重点项目。蒋和平把中国农业园区建设“三区”的理论运用到援非农业示范中心方案设计上,亲笔撰写了刚果(布)、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苏丹、马里、毛里塔尼亚和科特迪瓦等7个国家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方案报告。这些方案已成为我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编写建设方案的主要参考文本。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埃塞俄比亚、刚果(布)、莫桑比克、苏丹等4个农业示范中心,这些中心逐渐成为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基地、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

从实际出发,帮助中国企业走进非洲


由于过去长期的殖民统治,大多数非洲国家都实行单一种植方式,有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刀耕火种和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方式,迄今尚有70%的非洲国家粮食不能自给。由于中国在粮食生产和畜牧业、水产养殖方面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加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水平较高,有些粮食生产技术非常适合非洲国家,为了把中国粮食生产技术传递给非洲国家,帮助中国企业进入非洲,蒋和平以农业专家的身份,尽全力为中国农业企业进入非洲国家牵线搭桥。如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发集团及辽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到科特迪瓦开发农业项目,推广先进的中国水稻种植技术,帮助非洲国家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培训当地农民技术员,使这些技术员把学到的农业知识带回所在的村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情系非洲大地,与非洲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蒋和平经常对身边的专家和朋友说:“无论在哪儿遇到困难,都会及时得到非洲兄弟主动帮助”,在非洲多国农业考察中,他与非洲多国的农业技术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面对非洲人民的期待和信任,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为非洲国家建立农业示范中心提供力所能及的无私援助与支持。
在2007年莫桑比克考察时,莫桑比克科技部部长对蒋和平说:“过去的年代,我们需要枪和炮,在今天,我们需要的是粮食和肉类,您带领的专家团队帮助我们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帮我们解决莫桑比克农业发展的问题,我们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农业专家,我们希望与中国农业专家合作,尽快启动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建设。”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也使他更加深深感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信任和自己肩负的重任。
援外考察工作,环境艰苦、路途艰辛,但让蒋和平感到荣幸的是,在一次次努力的背后,也获得了一些令人惊喜的成果。
2006年9月和2007年4月,应安哥拉政府要求,蒋和平先后2次受商务部委托率农业专家组赴安哥拉,担任专家组组长。完成的援安哥拉4省农业规划被安哥拉农业部所采用,设计的4省农业发展项目获得欧盟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助和支持,推动了安哥拉4省农业发展。
2007年1月,蒋和平作为援刚果(布)农业专家组组长,率领8位专家赴刚果(布)进行农业考察,完成的奥旺多、因布鲁地区的农业发展项目建议书被刚果(布)农业部采用,根据项目建议书提出农业发展项目,获得非盟支持,对刚果(布)农业发展产生较大促进作用。
2012年12月21日中非人民友好协会授予蒋和平“第四届中非友好贡献奖”荣誉称号,全国只有10位人员获此殊荣。
自从踏上非洲热土的第一天起,蒋和平就有一个“非洲梦”,这个梦就是有一天,能够在非洲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上,看到水稻结满了硕大的穗粒,玉米挂满了丰硕的果实;非洲人民不再因缺乏粮食而挨饿,非洲儿童不再因饥饿而哭泣。
蒋和平曾说:“开展中非农业合作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在非洲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也只是一个开始,但只要我们中国的农业专家与非洲人民同心协力,相信我的这个非洲梦是可以实现的。我愿意并将继续为援非农业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科技日报] 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创制成功
    2025-06-25
  • 韩天富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5-06-24
  • “中麦578”规模化种植再获增产增效新突破
    2025-06-24
  • [人民日报]油料所创制食品特征风味酯绿色高效制备新方法
    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油料所创制食品特征风味酯绿色高效制备新方法
    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中麦578黄淮海区创大面积实收高产典型
    2025-06-24
  • 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5-06-24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蜂机协同高效授粉助力新疆白杏单产大幅提升
    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细长粒型水稻如何高产?这个因子有“办法”
    2025-06-24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