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农一线
分享到

艰苦创业攀高峰 增强能力铸辉煌

中国农科院草原所50年辉煌历程
发布时间:2013-12-27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作者:侯向阳
字体 小 中 大
    50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在青城——呼和浩特诞生。从此启动了草原所人艰苦创业、潜心研究、攻坚克难、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不断发展的半个世纪的征程。
                                  风雨兼程50载  同舟共济谱新篇
    1963年3月,草原所前身——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科学研究所成立;1964年国家拟建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现代草原畜牧综合试验研究中心合并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为草原所的恢复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项工作得以迅速恢复和展开。草原所先后承办了全国牧区草原建设现场会议,建成达国际先进水平的两万亩电围栏草库伦。创办了我国首个草原学术期刊《中国草原》,对恢复和发展我国草原科技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草原所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研究所学科门类日益齐全,人才结构日益合理,科研实力明显增强,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草原所在全国1000多个农业研究机构综合能力评估中,进入百强优秀科研单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草原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人才结构合理、平台条件完善、基础积累雄厚的综合性、开放型、创新型的国家级草原专业研究机构,在我国草原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草原所已构建了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蒙古、波兰等30余个国家的50多个科研机构或高校在内的国际合作网络,建立了中国农科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草原所已逐步形成了以所歌、所徽、所训为核心内容的草原所特色文化,集中体现了草原所人的核心价值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草原所人同舟共济、奋勇前行。草原所连续多年被评为“精神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砥砺前行50年 科技创新捷报传
    50年来,草原所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扎根草原,扎根基层,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为我国草原保护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针对我国草地资源本底数据不清、状况不详等难题,牵头完成了我国重点牧区和北方12个省区的草地资源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草地资源数量、类型、状况及分布,编辑出版了专著《中国草地资源数据》,为政府宏观决策、科学工作者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针对我国草原利用中草畜矛盾突出的难题,开创性地结合卫星遥感和地面调查,开展了草原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套草地资源信息系统,完成我国北方12省区草原火险等级图的编制,实现了我国草原火灾的实时监控,为农业部草原火灾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针对我国草原生态恶化、生产力持续衰减等难题,系统组织开展草原生产力衰减机制和恢复途径研究,提出了通过优化放牧、生物调控、浅耕翻土壤培育等综合途径快速恢复退化草地植被的技术体系。
    针对我国草原机械化程度低、装备水平落后等难题,先后研发了风电装置、电围栏、免耕播种、圆盘切割、袋装青贮等配套机械29种,形成了从种到收的一整套机械装备,为提高我国草地生产机械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50年来,草原所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成果100多项,收集、保存牧草种质资源1.4万份,培育牧草(饲料作物)新品种20个;获得专利1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著作100部,发表论文1551篇,向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20多项。先后推广新技术350余项,新品种200余个;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20余个,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2.4万余人。
                                 铸就辉煌50年 蓄势待发谋发展
    50年来,草原所的发展始终与草原的命运、牧区的发展紧密相连,千百个草原所人以热血书写青春,以知识报效国家,扎根边疆,无私奉献,成就了辉煌的业绩,为我国的草原保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今天,草原所机遇空前,条件和优势空前。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波巨浪中,作为草原科学的国家队,草原所人蓄势待发,担当使命,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扎根边疆、百折不挠的草原精神,坚持科技创新与国家需求的统一,坚持学术自由与科研道德的统一,坚持独立自主与全球合作的统一,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现代研究所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大踏步迈进。
    一是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勇于攀登科技高峰。草原所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当前的良好势头下,再接再厉,争取在国家“973”、科技支撑、行业科技、国家自然基金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并以此契机,不断增强草原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勇于挑战科技难题,攀登科技高峰,持续提升草原所在国家草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是要面向草原实际,加强应用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瞄准草原保护和牧区发展的实际需求,致力于将原始创新的发明专利、核心技术、最新产品,在基地平台集成熟化,深入牧区推广到农牧民手中,既要顶天又要立地,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植入牧民家。
    三是要进一步扩展全球视野,大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以草原所牵头建立的欧亚中心、中俄联合实验室、欧亚草原东缘生态样带(EEST)为基础平台,逐步实现主导型国际合作模式和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紧密了解与跟踪国际前沿,并在国际合作中起引领作用,以更强的自信心走向国际科技舞台。
    四是要情系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研究所。人文精神是研究所的灵魂。将致力于形成以人为本、锐意进取的特色文化,营造和而不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恪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研道德,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和谐、积极、向上的风气浸润到草原所的每个角落,让自尊、自信、自强的观念融入到每个草原所人的心中,让每个人都成为和谐研究所的推动者,也成为和谐研究所的受益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