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农一线
分享到

鼓励青年人才“走出去” 培养水稻人才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7-09-18 |来源: 中国水稻研究所|作者:苏岩
字体 小 中 大

编者按: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院网拟开辟院人才工作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专栏,重点宣传院及研究所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报道院属各单位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的做法和成效,以及各单位在制定未来5年人才计划、促进人才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现刊登,供参考、学习、交流。

  

  中国水稻研究所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建所初期,研究所从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全所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03年,研究所提出并实施“人才强所”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10多年来,全所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通过完善人才评价和奖励机制,进一步发挥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为研究所新世纪以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院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水稻所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培育机制。按照所“十三五”人才建设发展规划,创新和完善所“科研英才培育计划”,根据学科发展和创新团队建设的需要,改进现有所级人才的评选条件,促进更多有潜力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修订完善了以绩效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二是制定人才培养配套措施。所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后,立刻对研究所科研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梳理,组织召开人才特殊支持政策的专题调研会,着手研究制定与院人才政策相配套的、切实可行的《中稻英才特殊支持管理暂行办法》。三是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走出去”。鼓励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走出去”,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专业水平,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通过中国-印尼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中巴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柬埔寨水稻试验中心等合作平台,到境外开展合作研究。在国内所有待遇不变的前提下,为每位赴境外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每月2000美元的工作补贴。同时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外专局等渠道,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出国访学或开展合作研究,在海外访学或合作研究期间,所内一切待遇予以保留。四是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管人才”,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调整了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所领导班子成员、党委成员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均作为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积极主动作为,统筹推进,形成相互支持,上下联动,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合力。同时建立了所党委委员联系党外专家制度,每位党委委员联系2-3名党外专家,听取他们对研究所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建议,及时帮助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十三五”期间,水稻所还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所战略和顶尖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意识,构建“人人可成才、人人尽其才”的人才培养氛围;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首席科学家、责任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向青年人才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为水稻科研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讯员 陈鎏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农民日报]首届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展示会议在浙江嵊州举办
    2025-06-30
  • [人民日报]新研究拓展番茄品种培育思路
    2025-06-30
  • [人民日报]浙产丘陵农机助力山区梯田水稻高效栽培
    2025-06-29
  • [中国科学报] 我国科学家发现石竹科繁缕属新种“雅布赖繁缕”
    2025-06-29
  • [农民日报]“五减”技术种出“三好”桃
    2025-06-29
  • 习近平回信勉励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 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 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5-06-29
  • 习近平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回信
    2025-06-29
  •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人才联合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交叉融合学术交流活动在京举行
    2025-06-27
  • “三好五减”技术助力桃产业升级
    2025-06-27
  • [人民政协网]解锁美食香气密码:新型技术如何让食品风味更迷人?
    2025-06-27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