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分享到

冬小麦冠层氮含量多源遥感监测模型实现跨区通用

发布时间:2025-05-12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者:陈震 李宗鹏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灌排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冬小麦冠层氮含量多源遥感监测模型,相关成果发表于《农业计算机与电子(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快速无损监测小麦氮含量,但现有模型存在光谱特征利用不足、抗环境干扰性能弱、跨地区通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监测精度不稳定。

科研人员在河南新乡、河北邢台两地设置了120个不同喷灌水量和氮肥施用量的冬小麦种植实验,用无人机采集冠层多源光谱数据,发现不同施氮量下小麦光谱数据在近红外光区域的反射光特征变化明显,并确定了多个氮敏感特征波段。研究还优化整合了多传感器光谱指数,实现了多源数据特征互补,并进一步构建了冬小麦冠层氮含量遥感监测模型。同时,为提高模型跨区域应用的泛化能力,科研人员引入迁移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在向新乡地区小麦开花期高光谱、多光谱集成数据集添加18个河北地区样本时,模型监测性能最佳,决定系数(R²)达到0.61,均方根误差(RMSE)为1.30毫克每克 。研究为大面积高效无损监测小麦氮营养,构建智慧农情监测体系提供支撑。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通讯员:单文晴)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mpag.2025.110322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吴孔明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新任驻华代表
    2025-05-09
  • 预测生物炭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效果的新方法
    2025-05-09
  • 黄芩苷缓解仔猪细菌性肠道炎症
    2025-05-09
  • 不同森林损失类型对地表温度差异化的动态影响
    2025-05-09
  • 效应因子抑制棉花黄萎病抗性
    2025-05-09
  • 研究提出下一次作物绿色革命实现策略
    2025-05-09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2025-05-09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2025-05-09
  • 加强人文交流 传承伟大友谊——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俄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2025-05-09
  • 农经观察大讲堂第9讲: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2025-05-0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