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7月30日,该所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科技援疆工作会议,总结自“六五”以来研究所科技援疆的工作成效,邀请院士专家对在疆工作进行咨询建议,擘画研究所“十五五”科技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蓝图,为助力新疆农业生产安全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新疆地理位置特殊,与八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700公里,是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农业结构特殊,依托独特的光热资源和灌溉技术,形成了以棉花、林果、粮食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造就了特殊的病虫害问题。因此,新疆作为祖国“西部粮仓”,长期面临农业生物安全挑战,迫切需要注入植物保护科技创新力量,助力和推动新疆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表示,研究所聚焦新疆植物保护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业支撑水平相对不强等突出问题,最早从“六五”期间开展新疆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90年代后期全面推进外来入侵生物治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草原有害生物生态防控,为新疆外来入侵生物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提供强力科技支撑。40年来,研究所秉持“长期扎根,长期攻关”的理念,与在疆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单位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建成了辐射全疆的试验点体系,锻造了一支长期扎根攻关科技队伍,构建了联通疆内单位的交流合作网络体系,构筑了有力的新疆有害生物治理方案,筑牢了国家植物生物安全西北屏障,在守护“西北粮食”安全上做出了贡献。
当前,研究所46个创新任务中22个创新任务的科研工作与新疆有关联,与一批新疆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单位联合实施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援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研究所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保障新疆农业生产安全为己任,长期扎根、长期攻关,持续打造有害生物治理新疆方案、筑牢植物生物安全西北屏障,为助力新疆农业生物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植保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