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科技日报]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衡水试验站揭牌

发布时间:2025-05-28 |来源: 科技日报|作者:马爱平
字体 小 中 大

5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承办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衡水试验站揭牌仪式暨重大项目技术示范现场会”在衡水召开。实验室主任康绍忠院士、农业农村部种植业二级巡视员司宁鸣辉、实验室副主任梅旭荣研究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占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强出席并致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所长鲁关立主持揭牌仪式。

衡水700.jpg

全国重点实验室衡水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合作共建。据了解,试验站将以减少用于灌溉的地下水开采为目标,以高效利用农田天然降水和挖掘粮食作物生产潜力为核心,重点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水—土—粮”生态纽带关系与适水种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级联效应与生产力提升途径、“环境—基因—表型”互作机制与高水效品种鉴选、智慧灌溉施肥与数字孪生并罐区关键技术及装备、地下水超采区高水效种植模式创建五项任务的合作攻关,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用水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决策咨询。

宁鸣辉在讲话中指出,农业农村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把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性推广水肥一体化,探索节水增粮增效技术路线,提高科学灌溉水平。衡水试验站要充分发挥在华北农业节水压采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制、典型地下水漏斗区高水效农业发展模式创建等方面的优势,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康绍忠表示,试验站除在节水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创制、新模式构建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工作外,还将大力推动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有真才实干知农爱农新型农业人才。同时,还将针对当地种植户、节水企业技术需求,开展节水技术标准化推广和应用。

据悉,自2007年始,试验站前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试验材料和观测数据。定量表征了农业灌溉对地下水位下降的贡献度,优化构建了河北中部平原适水种植结构与灌溉制度,集成了地下水漏斗区农业节水压采技术体系,创新应用了河北衡水半旱地小麦-玉米节水减蒸增效丰产技术模式,为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和河北省决策部署节水压采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活动学术报告会环节,康绍忠、梅旭荣分别做了《粮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与节水增粮技术途径》和《土壤—地表—冠层协同提升旱地生产力和韧性》的报告。

当天,重大项目技术示范现场会在衡水景县同期举办。与会代表观摩了节水品种鉴选与适水密植、高水效耕层构建、水肥协同提效等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供图)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G蛋白调控油菜素甾醇信号传递机制
    2025-05-28
  • 芽囊原虫调节代谢健康的潜在机制
    2025-05-28
  • 研究发现一种新型广谱抑制I型疱疹病毒药物
    2025-05-28
  • 干旱与养分添加的交互作用
    2025-05-28
  • [CCTV-13]《朝闻天下》小麦黄淮海主产区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
    2025-05-27
  • [农民日报]全国耐盐碱小麦育种攻关成果丰硕
    2025-05-27
  • 育成期蛋鸡豆粕可消化氨基酸评定
    2025-05-27
  • [光明日报]全国麦类作物病害研究与防控协作组开展学术交流
    2025-05-27
  • [新京报]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衡水试验站揭牌
    2025-05-27
  •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强调 高举队旗跟党走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祝全国小朋友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蔡奇出席开幕会
    2025-05-27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