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科技日报]高产优质抗逆!籼粳杂交稻“嘉禾优”在河南固始绘就丰收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23 |来源: 科技日报|作者:马爱平
字体 小 中 大

9月2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嘉禾优系列”高产优质国审杂交稻生产技术观摩交流会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举行。


406195_2eaaab1b-5245-4dd7-83b9-a2527f161212copy.jpg

固始县作为河南省第一水稻生产大县,水稻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80万亩,是“中原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固始县胡族铺镇小河桥村“嘉禾优5号”百亩示范田。田间植株整齐健壮,株型紧凑,穗大粒饱,展现了其高产、优质、抗逆的品种优势和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潜力。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嘉禾优5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院士团队主导选育的籼粳型杂交水稻品种,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该品种在2019年和2021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90151、国审稻20210396),2022年被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具有分蘖力强、耐热、养分利用效率高、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高抗稻曲病等主要病害,穗大、穗层整齐、落黄熟相好等特点,能有效协调高产、优质和耐逆性,区域试验比对照“晶两优534”增产7.6%,2023年以来多点试种平均亩产超75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771.8公斤。

“在固始县今年自然条件不佳的情况下,钱前院士团队培育的‘嘉禾优’系列仍展现出喜人的长势,成功实现了将高产、优质与稳产相结合的目标。该品种属于籼粳交类型,兼具籼稻的高产与粳稻的优质,并突出稳产特性,以应对不可预测的年际气候波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表示,“稳产对品种的温度适应性要求极高。我长期从事低温研究,与钱前院士合作数十年,如今‘嘉禾优’充分体现了对温度变化的韧性,即较强耐受性,能在温度波动下保持良好生长。”


406195_02205870-827e-4e37-94f8-46f682dbdf87copy.jpg

种康表示,钱前院士团队育种过程中采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前沿理论与育种实践结合,显著缩短育种周期,并精准调控性状。通过协调优质与高产等矛盾性状,找到平衡点,体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对实现育种理想的重要支撑作用。

“‘嘉禾优5号’拥有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适于密植、产量较高,其稻米品质拥有籼米的外观、粳米的品质,尤其以优良的适口性著称。”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介绍道,“除了产量和食味方面的优势,‘嘉禾优5号’还表现出突出的抗逆性。近年来,高温天气频发导致很多水稻品种结实率显著下降,但该品种因拥有籼稻的‘血统’,受高温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通过与种康院士团队合作,该品系还导入了耐低温基因,使其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表现,真正实现了‘既耐高温又耐低温’。”


406195_0d93dfb8-675f-475a-85b7-f55feb15ec27copy.jpg

“像河南、安徽这类籼粳稻交错种植的生态区,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水稻生产的典型区域,亟须这类广适性品种。”钱前希望,“嘉禾优5号”能为信阳大米乃至河南稻米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优质籼粳水稻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脉冲磁场技术求解米制品保鲜难
    2025-09-24
  • [人民日报海外版]油菜智慧育种有了“精准导航”
    2025-09-24
  • [农民日报]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升级亮相
    2025-09-24
  • [CCTV-17]《中国三农报道》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增产大行动 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 挖掘大豆单产潜力
    2025-09-23
  • 以科技破解土传玉米穗腐病难题
    2025-09-23
  • [工人日报]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升级亮相
    2025-09-23
  • [新华社]中国水稻研究所举办水稻主题科普活动
    2025-09-23
  • [工人日报] 良种良技赋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
    2025-09-23
  • [科技日报]农业环境生物污染控制观摩暨玉米穗腐病绿色防控技术交流会在河北鸡泽举办 
    2025-09-23
  • [总台河北总站]河北鸡泽:破解玉米穗腐病“卡脖子”难题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2025-09-23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