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国内科研院所加快研发推广专用小型收获机械

 [人民日报]丘陵山区开来收豆“神器”

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 人民日报|作者:郁静娴
字体 小 中 大

秋日,甘肃省通渭县,山坳间的一块块蚕豆田里泛起豆香,来自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聚集在这里,观摩蚕豆机械化收获效果。只见一台履带式蚕豆联合收割机灵活爬坡,前面拨禾轮飞快运转,没多久,干净完整的蚕豆籽粒堆满了粮箱。

“一小时能收六七亩,每亩节约成本300元左右……”田埂边,通渭县绿茵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艳华抓起一把蚕豆说,“有了专业高效的收获机械,再不用担心找不到人收豆了。”

这台适用于丘陵山区的收豆“神器”,是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农机化所”)研发团队多年攻关的成果,项目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及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等支持。我国食用豆产量占全球60%以上,主要包括蚕豆、绿豆、芸豆、红小豆和豌豆等,豆类种植对土地适应性强,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在丘陵山区,由于地块零散、坡度大、土壤黏重,且食用豆类籽粒多样,传统大型或谷物收获机械难以作业,收获长期依赖人工。

“针对丘陵山区食用豆收获难点,我们对收割机关键部件进行了创新设计,让机器能满足不同籽粒大小豆类的收获要求,也能更好适应丘陵农田的坡度变化。”南京农机化所大宗经济作物装备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夏先飞介绍,比如,采用仿形割台,便于实时调整收割高度;采用宽轨距底盘,让坡地驾驶更安全。还独创负压清选及籽粒全风力输送技术,很好解决了籽粒输送破损和“泥花脸”情况,籽粒收获品相大幅提升。

每年7、8月份,夏先飞和团队都会前往新疆、甘肃等地开展机收技术服务,广泛收集用户使用体验,持续改善收割机性能。“为了提高食用豆联合收割机利用率,我们应用了模块化设计技术。通过更换部分零部件,还可兼收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实现‘一机多用’。”夏先飞说。目前,这款收割机已在甘肃、河北、青海、重庆、新疆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示范。伴随量产应用,科技成果正加速走向市场。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聚焦农业生产急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推进国产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启动实施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等研发专项,布局建设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分区域、分作物打造了400个农机创新产品熟化应用试验场,从研发到推广,持续破解一些区域和作物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等难题。

新农机不仅要管用,更要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在江苏太仓、河北邯郸和石家庄等地,纯电动甘蓝联合智能收运一体机已陆续开展田间试验。主机上创新集成了智能控制系统,具备了路径规划、智能导航和自主采收、输送及卸料等功能。“我们全部采用自主研发和国产零部件,显著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果蔬茶收获技术装备创新团队副研究员张健飞介绍,这款农机预计2026年上半年开始大规模田间示范推广。

全链条协同发力,农机产品研产推用持续提速。南京农机化所科技管理处处长常春介绍,聚焦农业装备“补短板”,研究所组织了国内90多家科教单位、制造企业、推广机构,持续推进丘陵农机研发与产业化重大任务实施,聚焦实用动力底盘、高效栽种作业机具、低损高质收获装备等6个研究大类60余种机具,成功研发并推广了新能源稻麦收获机、大豆低损收获机、油菜毯状苗移栽机、胡萝卜联合收获机等10余种面向丘陵山区小型专用农机。目前,这些“田间利器”已在10余个省(区、市)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

针对一些农机新产品鉴定检测难、进度慢等问题,去年底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印发通知提出,在部分先导区和试点省份开展鉴定机制创新,加快先进适用短板创新机具研发制造、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今年以来,针对自走式油茶果采收机、大蒜分瓣机、辣椒除柄机等多种农机设备,新制修订的15项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已发布实施,有望更好支撑“优机优补”“有进有出”以及农机报废更新。

(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 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2025-09-11
  • 沉痛悼念喻树迅院士
    2025-09-11
  • [总台河北总站]国际花生产业与科技创新大会在河北大名召开
    2025-09-11
  • [工人日报]研究发现温度波动加剧酸性红壤碳矿化
    2025-09-11
  • [经济日报]努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 [CCTV-17]《中国三农报道》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协作网成立
    2025-09-11
  • [工人日报]寄生蜂适应性策略与生物防治应用前景被系统阐述 
    2025-09-11
  • [人民网]国际花生产业与科技创新大会暨2025年国际花生年会在河北大名召开
    2025-09-10
  • [中国科学报]可喷施短纤维载体实现农药高效递送
    2025-09-10
  • [中国科学报]昆虫病原线虫缓释胶囊可提升生物防治效果
    2025-09-1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