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两种检疫性入侵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挽回经济损失5.18亿元

发布时间:2025-07-26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刘趁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农业入侵生物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召开“马铃薯甲虫和苹果蠹蛾区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现场评价暨防控技术培训会”,全面展示了两种重大检疫性入侵害虫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成果。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达78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1亿吨,产值达2200亿元。我国苹果种植面积达198万公顷,年产量超过4400万吨,产值高达3500亿元。然而,作为我国重要作物,近年来,马铃薯和苹果都面临着入侵害虫的侵袭。例如马铃薯甲虫是国际公认的马铃薯毁灭性检疫害虫,在我国新疆北部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苹果蠹蛾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潜在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40亿元,严重威胁苹果优势产区的生产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马铃薯甲虫和苹果蠹蛾的防控手段较为单一,且长期依赖化学农药,导致害虫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防控形势严峻。

如何防止这些入侵害虫的扩张蔓延,实现科学有效防控?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全面贯彻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聚焦重大行业需求,系统谋划和部署有组织科研攻关。2021年,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植保所联合新疆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10家国内优势科研机构,率先启动“重大农业入侵生物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专项,聚焦苹果蠹蛾和马铃薯甲虫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对象开展联合攻关。经过5年时间的技术攻关,两种重大检疫性入侵害虫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均取得显著成效。

活动现场,围绕马铃薯甲虫,项目组首先展示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拌种薯和幼虫喷施的绿色防治、粮油间作-天敌储蓄的生态调控、天敌蠋蝽的规模化扩繁等多项技术。经过验证,示范区马铃薯甲虫综合防控效果高达95%。围绕苹果蠹蛾,项目组展示了智能监测预警与野外快速精准鉴定、低成本长持效性诱芯、抗紫外线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微胶囊制剂、基于银行植物的生态调控等多项技术,以“监测预警+生态调控+迷向干扰+科学用药”为核心的苹果蠹蛾区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对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7.3%,示范区天敌种群数量显著增加,为对照区的2.67~3.54倍,化学药剂施用量减少了50%。

与会专家认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不仅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还有很高的推广价值,要进一步强化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扩大应用覆盖面,提升防控成效,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项目首席科学家、植保所研究员张桂芬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研发监测防控技术和设备9项,形成防控中试产品5项,核心技术产品示范面积达870亩,辐射防控面积超过85万亩次,挽回经济损失达5.18亿元,有力维护了我国马铃薯和仁果类水果产业的健康生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研究建议完善外来入侵物种早期监测预警
    2025-07-28
  • [经济日报]有机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5-07-28
  • [科技日报]我是科研助理丨陈蕊:把成果送到蜂农手中
    2025-07-28
  • [科技日报]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被发现
    2025-07-27
  • [人民日报]中国农科院专家赴河南调研玉米田间管理
    2025-07-27
  • [农民日报]科技赋能南方中低产田 肥力产能双提升
    2025-07-26
  • [CCTV-2]《正点财经》内蒙古:培育肉牛品种 还需完善和创新技术体系
    2025-07-25
  • 1000 多种好吃的西瓜甜瓜亮相!
    2025-07-25
  • [CCTV-2]《正点财经》我国自主培育肉牛品种加快推广
    2025-07-25
  • [中国科学报]三维基因组揭示软枣猕猴桃果皮色泽形成基础
    2025-07-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