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启幕。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携298份苹果、梨、李子优异种质资源与新品种精彩参展,既全面科普我国果树种业“家底”、展示自主创新成果,也深化与地方产业协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本次参展是果树所践行种业振兴要求的具体实践,是果树所向广大农民群众科普我国果树种质资源实力的重要窗口。此次展出的298份苹、梨优异种质资源与优新品种,均来自“国家梨、苹果种质资源圃(兴城)”—该资源圃目前已保存梨种质资源超1600余份、苹果种质资源2900余份,涵盖栽培种、野生种及创新杂交品种,构建起全球重要的梨苹果遗传多样性保护网络,为我国果树种业保留了核心“基因库”。
作为国家果树种质资源研究核心平台,资源圃不仅让农民直观感受我国果树资源的丰富性,更向全国育种单位敞开“资源宝库”:累计向科研机构与生产者提供种质材料2.5万余份次,为全国果树育种创新提供坚实物质支撑,切实筑牢国家果树种业安全根基。
这亦是果树所推动成果转化、支撑地方产业的生动实践。依托与招远共建的胶东半岛果树产业研究院,果树所从品种、技术、智库、品牌等多维度为招远果树产业赋能:强化品种技术赋能,引入“中苹锦脆”等优新品种30余个,推广苹果矮砧密植技术及装备30余项,指导9家企业完成有机认证,协助争取项目经费800万元;提供智库与品牌支撑,编制产业发展意见提出5项工程20项任务,完成840个苹果样品品质分析,以量化数据为标准化生产与品牌打造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果树所创新的“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农户+国外专家”五方协同模式,已在全国布局五类基地70余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余项,培训乡土人才10万余人次,带动农户每亩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经验。
面向未来,果树所将持续以国家种业振兴行动为指引,锚定“筑牢国家果树种业安全、赋能农业现代化”使命,一方面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核心种质全基因组关键基因解析,培育抗逆新种质,推动“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升级;另一方面,深化与地方合作,依托产业研究院,加速成果转化,持续推出更优质、更抗病、更适配区域生态的新品种,让种业科技成为“丰收密码”与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
此次丰收节参展,果树所展出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果实,更是我国果树种业自主创新的底气与希望;传递的不仅是科技成果,更是“以种兴农、以科富农”的坚定初心。从种质资源保护到新品种培育,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转化,果树所以科技为笔,践行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国家果业高质量发展绘就种业支撑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