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农业产业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国际拓展正成为引人瞩目的新趋势。近期,我国自主培育的“广明 2 号”白羽肉鸡种鸡成功降落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这一事件绝非偶然,而是中国农业技术实力不断攀升、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合作的生动注脚。
长久以来,白羽肉鸡产业在全球肉类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白羽肉鸡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优质且价格亲民的蛋白质来源。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全球白羽肉鸡种源市场被欧美企业牢牢把控。我国虽拥有庞大的白羽肉鸡养殖与消费市场,却在种源上长期受制于人,这一局面严重威胁着我国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至2021年年底,包括“广明 2 号”在内的首批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我国才终于打破了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局,实现了“从 0 到 1”的重大突破。“广明 2 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国内农牧企业携手培育。其生产性能已与国际主流品种并驾齐驱,商品鸡42日龄出栏体重超3kg,料重比达1.32- 1.5:1。这一成果不仅是中国科研人员与企业多年心血的结晶,更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实力的有力见证。如今,“广明 2 号”种鸡飞抵沙特,标志着中国白羽肉鸡种源正式进军中东市场,开启了全新的国际化征程。
从国际合作视角来看,“广明 2 号”的沙特之行意义非凡。沙特阿拉伯在中东地区经济实力强劲,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迫切。该国虽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但在农业科技投入上毫不吝啬,致力于通过技术引进提升本国农业产能。此次引进 “广明 2 号”白羽肉鸡种鸡,正是沙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丰富肉类供应的重要举措。对中国而言,这是拓展农业技术海外市场的绝佳契机,不仅能促进“广明 2 号”品牌在国际上的推广,还能借助沙特这一区域枢纽,进一步辐射中东乃至非洲市场。此次合作更是中沙两国在农业领域深度合作的延续与深化。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沙两国在能源、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农业领域合作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基于过往合作的良好基础,双方在“广明 2 号”项目上的对接迅速且高效。
未来,围绕种源培育技术交流,中国科研团队有望与沙特农业科研机构分享育种经验,助力沙特建立本土白羽肉鸡育种体系;示范农场建设方面,可通过引入“广明 2 号”,打造现代化、高效的肉鸡养殖示范项目,带动沙特肉鸡养殖产业升级,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广明 2 号”的国际化推广,对全球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同样深远。它为全球农业产业链提供了多元化的 “中国方案”。长期以来,全球白羽肉鸡种源市场的单一性,使得各国面临供应风险与价格波动风险。“广明 2 号”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市场格局,为各国提供了新的种源选择,有助于稳定全球白羽肉鸡种源供应,增强市场竞争活力,促使全球农业产业链朝着更加公平、多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全球粮食安全体系来看,充足、稳定的蛋白质供应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羽肉鸡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广明 2 号”的广泛推广,能够提升各国鸡肉产能,丰富肉类供应结构,增强各国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韧性,为构建稳固、可持续的全球粮食安全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回顾 “广明 2 号”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启动育种攻关,到突破关键技术、成功培育品种,再到如今走向国际市场,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与企业的不懈努力。此次 “广明 2 号”种鸡出口沙特,只是中国白羽肉鸡种源国际化的开端。此前,其已成功登陆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国际市场认可度持续上扬。未来,随着育种技术的持续精进、国际合作的深入拓展,中国白羽肉鸡种源必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书写更多农业国际合作的精彩篇章,为全球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