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降雨。持续阴雨、高湿寡照、温差波动等因素易导致水稻根系缺氧、灌浆受阻及病害高发。针对当前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产业专家团建议:
一是强化排水系统,防涝降渍。及时疏通田埂围沟、腰沟、畦沟,确保“雨停田干”;涝后稻田退水时保留5-10厘米浅水层,避免烈日晒田导致稻株萎蔫,随后逐步排干。
二是巧施保粒肥。看苗施肥,对于叶色褪淡田块,雨歇期亩施尿素2-3公斤加氯化钾5公斤,或叶面喷施0.5%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叶色浓绿田块,仅喷施0.2%磷酸二氢钾。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害,稻瘟病亩用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纹枯病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加10%己唑醇悬浮剂30毫升,兑水50公斤喷施病部,间隔7天再喷1次;稻飞虱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10%烯啶虫胺水剂30毫升,兑水50公斤,从田边向中心喷施,重点喷基部。喷药时抓住雨停间隙(未来12小时无雨)施药,若施药后2小时内遇雨,需补喷半量药剂。
四是化调促灌浆。为降低持续阴雨寡照对水稻灌浆的影响,可适当喷施葡萄糖500克/亩或硼砂50克加0.2%硫酸锌/亩,补充碳源,促进碳水化合物转运。
五是做好灾情监测预警。提早获取梅雨动态,在暴雨来临前加固田埂,检查排水泵、疏通沟渠,备好抽水设备。
六是抢晴收获。稻谷90%以上颖壳变黄、米粒变硬时,抓住晴好时段机械收割,避免谷粒在穗上发芽或霉变。及时晾晒烘干,确保稻谷含水量降至13.5%以下,防止储存期霉变。
(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