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26日,以“传粉昆虫与可持续未来:从科学到实践”为主题的国际传粉昆虫生物学与授粉大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大会聚焦传粉昆虫研究,吸引了来自中国、阿根廷、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企业代表等约150人参会。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指出,蜜蜂等传粉昆虫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作物增产提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进一步加强传粉昆虫重要性的科普宣传,推动政府部门对传粉昆虫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加强中华蜜蜂良种选育和蜜蜂授粉生态效应研究工作,制定农作物花期农药使用规范与标准,完善并推广蜜蜂饲养管理和蜂产品相关标准;积极推广蜜蜂有偿授粉机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表示,蜜蜂等授粉昆虫是农业生产的 “天然助力”与粮食安全的 “隐形保障”。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将全力支持传粉昆虫保护与蜂业助力农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积极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表示,蜜蜂授粉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巨大。中国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设施果蔬和大田作物授粉工作,积极开展熊蜂繁育及蜂机协同技术攻关与推广,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蜂联共同举办了国际蜂联亚洲区域研讨会、世界蜜蜂日等活动。他表示,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授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示范,为资源昆虫授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南通市副市长刘洪表示,传粉昆虫这一“小生物”在生态平衡、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大作用”。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传粉昆虫生物学与授粉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为建设美丽南通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作为传粉昆虫中的核心力量,蜜蜂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 “守护者”,更是农业生产的 “隐形支柱”。据统计,全球超过85%的显花植物部分或完全依赖动物传粉进行繁殖,75%的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动物传粉者,其中蜜蜂能为约40%的农作物提供有效授粉服务。蜜蜂授粉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华蜜蜂保护与利用团队首席科学家黄家兴研究员,阿根廷环境科学院院士、国际蜂联授粉与蜜源科学委员会主席Lucas A. Garibaldi,江西农业大学曾志将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Scarlett Howard高级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张春宝研究员分别围绕中国蜜蜂授粉产业发展、传粉者友好景观、蜜蜂采集油茶蜜蜂中毒机理研究、变化世界中饲养蜂和野生蜂的学习能力、花朵选择与觅食策略、虫媒授粉技术在杂交大豆育种及制种上的应用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全方位展示了传粉昆虫研究的最新成果。
专题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韩国庆国国立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花蜜次生代谢物与传粉者互作”“农药对传粉媒介的影响”“区域蜂产业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科技创新论坛则聚焦青年科研力量,15 位博士后与研究生分享了 AI 花粉计数技术、高寒草甸传粉网络修复等科研进展,展现了传粉昆虫领域的青年创新活力。
会议组织代表参观了海门区草莓生产基地、常乐A +温室工场智慧田园和天籁村枇杷古园,直观感受昆虫授粉技术的应用成效。
本次大会通过学术交流与研讨,不仅加强了各国传粉昆虫研究机构、从业部门间知识和技术交流,更针对全球传粉昆虫保护与授粉科技发展的重大和关键问题分享经验、研究对策,为培育授粉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粉昆虫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将进一步促进蜂业科技国际合作,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