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嘉禾优系列”高产优质国审杂交稻生产技术观摩交流会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举行。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固始县胡族铺镇小河桥村“嘉禾优5号”百亩示范田。田间植株整齐健壮,株型紧凑,穗大粒饱,充分展现了其高产、优质、抗逆的品种优势和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潜力。
“嘉禾优5号”示范田。中国农科院中原中心供图
固始县作为河南省第一水稻生产大县,水稻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80万亩,是“中原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禾优5号’拥有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适于密植、产量较高,其稻米品质拥有籼米的外观、粳米的品质,尤其以优良的适口性著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介绍,除了产量和食味方面的优势,嘉禾优5号还表现出突出的抗逆性。
“嘉禾优5号”是以钱前团队为主选育的籼粳型杂交水稻品种,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先后于2019年和2021年通过长江中下游稻区及北方黄淮粳稻区国家审定,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
近年来,高温天气频发导致很多水稻品种结实率显著下降,但该品种因拥有籼稻的“血统”,受高温影响相对较小。2024年信阳市息县和固始县两地区域试验实收平均产量比对照“晶两优534”增产7.6%;2023年以来多点试种平均亩产超75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771.8公斤。
钱前在现场介绍“嘉禾优5号”。中国农科院中原中心供图
钱前强调,像河南、安徽这类籼粳稻交错种植的生态区,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水稻生产的典型区域,亟需这类广适性品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表示,嘉禾优5号、嘉禾优7245及嘉禾优7号等“嘉禾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组合已成功实现了高产、优质与稳产的有效结合。该系列品种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更精准聚合了优良性状,尤其在应对低温等不利气候条件时表现出卓越的“韧性”,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