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科要闻
分享到

良种良技赋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

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字体 小 中 大

9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行动成果集中展示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湖北省天门市召开。

会上,集中展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围绕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组织多单位协同、全链条攻关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大豆和花生高油高产新品种、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智能化农机装备、绿色防控技术等。

在天门市黄潭镇和多宝镇,经机械化实收测产,采用油料所ARC生物耦合技术种植的中豆63、中花16,亩产分别达308.1公斤、447.04公斤,比未采用 ARC 技术的同品种大豆和花生分别增产17.56%、18.9%。采用ARC技术的大豆、花生结瘤效果显著,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三文院长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豆油料生产,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就大豆油料产能提升作出部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要以科技赋能粮油产能提升,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全国优势科研力量,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强化成果集成落地应用,为国家食用油安全供给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国大豆花生专家、企业代表、种植大户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大豆.jpg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农民日报]中国农科院果树所赋能国家果业高质量发展
    2025-09-25
  • [人民日报]“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2025-09-24
  • 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升级亮相
    2025-09-24
  • [人民日报海外版]脉冲磁场技术求解米制品保鲜难
    2025-09-24
  • [人民日报海外版]油菜智慧育种有了“精准导航”
    2025-09-24
  • [农民日报]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升级亮相
    2025-09-24
  • [中国科学报]实测!院士领衔的良种良技提升了大豆油料产能
    2025-09-24
  • [新华社]千城百县看中国|河北鸡泽:玉米穗腐病形成全链条防控路径  
    2025-09-24
  • [人民网]河南获嘉:智慧灌溉 绘就农业新场景
    2025-09-24
  • [光明网]大豆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观摩交流会在吉林公主岭召开
    2025-09-24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