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科技日报]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面临四重挑战

发布时间:2025-10-26 |来源: 科技日报|作者:王延斌
字体 小 中 大

“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面临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支持等四重挑战。”10月21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盐碱地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盐碱地改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玉义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时表示。

据介绍,报告在由国家盐碱地中心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单位共同编制。报告是继2024年后,连续第二年发布的国内盐碱地领域权威性的技术发展报告。

盐碱地治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部分。对此,报告提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动力和根本出路是科技创新”。


421428_d949542f-3429-4eaa-a8c1-414aeaac5811.jpg

图为发布会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摄

据介绍,报告比较了中美两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的差异。在科研产出方面,美国虽然论文数量远不及中国,但科研产出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和质量;在关键技术布局上,以土壤调理剂为核心的化学治理是中美两国共同关注的技术,中国在生物治理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而美国在评估模型和发展盐碱地畜牧/渔业方面具有优势。

该报告遴选了全国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领域具有重大突破性与广阔应用前景的40多项创新成果,并重点发布代表性的新机制、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突破了一批调控植物耐盐碱的理论机制,选育了一批强耐盐碱的特色植物新品种,创制了一批快速治水改土的新技术”,是我国农业科学家们在近年来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交出的答卷。

针对全国盐碱地情况,报告列举了一批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模式,包括“盐碱地上的麦香传奇—河北黄骅旱碱麦产业”“盐碱地上的甜蜜奇迹—山东沾化冬枣产业”“红色珍宝的咸土情缘—盐碱地枸杞产业”“内陆咸水里的海洋风味—盐碱地对虾养殖。”

“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面临着四重挑战。”李玉义说,在技术创新方面,现有作物品种耐盐阈值大多在3‰—4‰,适应性有限,节水控盐技术的智能化程度还不足,专用机械设备研发还很滞后,需要在巩固传统治理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对更高效、可持续的创新技术的研发;在产业发展方面,初级产品比较多,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提升有限,品牌建设滞后,市场认知度不高,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次生盐渍化,洗盐排水对下游生态和环境影响大,生态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尚未建立;在政策支持方面,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支持政策衔接不够。

为破解挑战,报告建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政策支撑为保障,全面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具体而言,鼓励创新,突破基因育种与微生物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高值”特色农业;加强保护,防止耕地次生盐渍化;以水定地,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盐碱地绿色开发。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经济日报]健康生活吃出来
    2025-10-27
  •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微生物组技术与新型肥料产品创制”项目实现玉米单产突破
    2025-10-26
  • [光明网] 国际传粉昆虫生物学与授粉大会在江苏南通举办
    2025-10-26
  • [科技日报]国际传粉昆虫生物学与授粉大会在江苏南通举办
    2025-10-26
  • [新华社]国际传粉昆虫生物学与授粉大会在南通举办
    2025-10-26
  • 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召开《基于膳食结构优化的西藏自治区食物与营养发展规划(2026—2030年)》论证会
    2025-10-25
  • 2025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会议在东营召开
    2025-10-25
  • [工人日报]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项目实现玉米单产突破
    2025-10-25
  • [央视频]首席科学家解密“航天育种” 中国种子如何种进“会飞的农场”
    2025-10-25
  • 以团结与担当谋划亚太发展新篇章——写在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2025-10-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