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协作网成立

发布时间:2025-09-13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李丽颖
字体 小 中 大

9月11日,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论坛暨“科创中国”作物产业田间品种观摩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行。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以“创新早熟种质,赋能寒带玉米自立自强”为主题,汇聚了国内顶尖玉米育种专家和主要种业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路径。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协作网”成立,首批吸纳十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共同搭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育种联合体”。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宇鸿介绍,北方早熟玉米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玉米生产基地,以玉米-大豆轮作为主要栽培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这一区域生态类型独特,光热资源有限,对品种的早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极高要求。然而,目前推广的品种仍然以跨国公司的品种为主,种质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指出:“北方早熟区是种业翻身仗的‘正面战场'。我国在北方早熟区的育种历程相对较短,种质竞争力不强,导致目前国内自育品种与国外先进品种存在明显差距。加快早熟玉米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提升我国寒地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协作网牵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亮研究员告诉记者,该协作网旨在整合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早熟区玉米“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机制,全面提升我国寒地早熟玉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种质,摆脱对国外种源的过度依赖,争取早日培育出突破性品种,助力北方早熟区的大面积单产提升。

在作物科学研究所黑河试验基地,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生长,金黄的穗粒在秋阳下熠熠生辉。这里展示了来自70余家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的已审定或正在参试的极早熟和超早熟玉米品种200余个。同时,还展示了12个适宜黑河地区种植的早熟、极早熟和超早熟大豆品种。这些展示品种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早熟玉米和大豆种质创新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会议指出,要强化种质创新与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早熟玉米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共享利用机制,推动资源面向全国育种单位开放使用;深化科企合作与成果转化,以“科创中国”行动为依托,推动科研单位与龙头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打造寒地玉米产业融合示范区,联合地方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批高标准早熟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5-09-14
  • 习近平同列支敦士登摄政王储阿洛伊斯就中列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5-09-14
  • [农民日报]第三届农作物转化体性状对比试验现场观摩活动在湖北举办
    2025-09-14
  • [科技日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长芒苋区域防控技术示范及重大农业入侵物种科普宣传会召开 
    2025-09-13
  • [中国科学报]水分条件在草地碳水关系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
    2025-09-12
  • [中国科学报]放牧可显著增加70厘米以下深层土壤碳氮储量
    2025-09-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2025-09-12
  • [中国科学报]温度波动加剧酸性红壤净碳释放
    2025-09-12
  • 《耕新者·质向未来》:以科技为笔,以田野为卷,绘就丰收中国
    2025-09-12
  • [农民日报]“保姆式”科技服务赋能小平房南果梨产业提质升级
    2025-09-12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