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智能配肥服务中心助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发布时间:2025-05-15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李丽颖
字体 小 中 大

5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冬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山东省临邑县兴隆镇中兴家庭农场举行。与会代表参观了德州试验站在中兴农场建立的智能配肥服务中心。据介绍,该智能配肥服务中心每年对兴隆镇80多个村的耕地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建立了土壤样品库和肥力数据库,可为各村小麦生产提供配方专用肥,通过“专为您家配肥料”的服务模式,使农户体验最优质的原料、最科学的配方、最先进的设备、最明显的效果、最贴心的服务,每年超过9万亩耕地用上了单产提升技术和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德州试验站站长袁亮表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离不开大型农场,中兴农场小麦种植面积3600亩,通过土地托管、农机服务、智能配肥等实现直接技术覆盖超过10000亩。在临邑,我们将继续以智能配肥服务中心为载体,一方面为中兴农场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优化肥料配方、增值肥料高效原料应用等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展示基地等平台,为农户提供小麦种植管理、植物营养和土壤学知识科普、绿色高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单产技术水平。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李升东研究员作“小麦单产提升关键生产技术”报告,从秋种以来的主要气候特征、苗情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高产高效播种技术探索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山东地区冬小麦在高产创建中的关键数据与经验,重点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深翻对改善根系环境和提单产的显著效果。

德州市农技推广和种业中心主任郑光辉介绍,德州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2021年,德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核心区130万亩地块平均亩产1579.6公斤,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总产达157.6亿斤,单产全省第一。德州市在创建“吨半粮”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模式和经验,未来将继续与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德州试验站共同努力创建“绿色吨半粮”,不仅促进德州粮食单产提升,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近年来,德州试验站围绕小麦单产提升工作,系统梳理了制约德州及周边地区小麦单产提升耕层变浅、深层肥力低、秸秆还田问题、气候变化等因素,以“找准问题、总结经验、分类管理、紧抓落实、有序推进”为原则,提出了中低产变高产、高产更稳产、高产再高产单产提升“三步走”战略,形成了以小麦单产提升为中心,创新增产技术模式和技术落地模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方式,建立了“4422”“12345”“抓两头促中间”“上下联动增产技术”“根-磷高效耦合技术”等增产技术和“智能配肥服务中心”“粮食高产竞赛”“党建联合体”“科技赶集”等技术落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2024年德州小麦收获面积843.4万亩,亩产600公斤以上地块占比39.4%,500公斤以上地块占比83.7%。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光明日报]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启动
    2025-05-15
  • [新京报]石榴为何是紫色的?新研究发现多个石榴遗传机制
    2025-05-14
  • [新京报]能治盐碱能做饲料,新品小黑麦成改良土地先锋
    2025-05-14
  • [光明日报]智能配肥服务中心助力冬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05-14
  • [人民政协网] 油菜抗裂角育种获重要突破 机收损失率大幅降低
    2025-05-14
  • [新京报]“科技包县”助力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05-14
  • [农民日报]同“锅”竞技,蒸出22个“全国好味稻”
    2025-05-14
  • [农民日报]第九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5-13
  • [光明日报]我国奶源基地、乳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5-05-13
  • 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
    2025-05-13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