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猕猴桃产业升级,优化猕猴桃品种结构,打响区域公共品牌,10月23日,由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猕猴桃等特色浆果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组等主办的“秦巴山和大别山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中国生态金果之都”河南省西峡县举行。大会汇聚了来自豫陕川鄂皖5省的4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全国猕猴桃主产区专家学者、龙头企业代表、种植大户及采购商等,以“产业转型提质,品牌引领发展”为核心,通过品种展示、基地观摩、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共探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特色产业新动能。
“当前正是我国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作为核心抓手,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曹珂在开幕式致辞中,直面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提出核心破局路径。
为共同维护好“中国猕猴桃”形象,确保果品质量,增强猕猴桃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推动全国猕猴桃产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齐秀娟领队发出《中国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峡)倡议》,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提升果品质量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科技根基,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品牌市场牵引、产业机制创新”的倡议。该倡议明确了“质量为本、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四大核心发展理念,从强化种业创新、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引领三个关键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并呼吁:杜绝早采、规范种植,维护品牌,不负期待,让消费者放心。
为交流秦巴山和大别山区猕猴桃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的差异化表现,对主要来自豫陕川鄂皖的59个品种、194份样品进行了现场展示。“与会者通过现场观摩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产地条件下品种的表现差异,为品种的适栽区域提供了直观的选择依据。此次参展品种数量和样品规模较上年明显增加,呈现多元化、精品化趋势,这也充分展现了猕猴桃种业创新的最新成果与蓬勃活力。”会务组展示现场负责人孙雷明告诉记者。
“秦巴山区和大别山区作为我国猕猴桃主产区,该区域5个省份栽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由于区域地理条件差异,品种适应性不同,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就会影响果园效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负责人、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方金豹说,“我们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也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希望通过项目实施,为产区注入新的科技成果,让更多果农受益。举办此次活动,进行项目研究成果展示,目的是使项目选育和筛选的品种、研发集成的技术更好地与地方产业需求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会议期间,同步举办了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橘)的猕猴桃种质资源鉴定与种质创制岗位科学家钟彩虹、栽培技术岗位科学家齐秀娟、植物保护岗位科学家龙友华、质量安全与加工保鲜岗位科学家曾云流等,分别就资源利用与品种创新、“三良、三化”协同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软腐病防控、即食技术及物流保鲜等议题,结合生产实际分享前沿技术,提出解决方案,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